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现状
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设能源存储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两个专业方向,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能源存储材料以及光电转换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相关应用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有专业侧重的课程群、大型综合实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培养实基础强创新的新能源材料类应用型工程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相关行业企业,如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合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材料生产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学生进企业深度实习的模式培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应用人才,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也为产教研融合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核心课程
新能源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研究与分析方法等。
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
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25人,35岁以下的教师占40.00%、35-45岁占44.00%、45-60岁占16.00%,年龄结构合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80.0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56.00%。学缘结构合理,外校毕业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100%,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引进。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共获得包括省财政专项经费在内的财政资助860余万元。建成材料化学实验室、材料物理实验室、能源材料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00m²,已添置设备100余台/套,具备25000人课时/年的教学实验条件、50人/年的毕业论文实验条件、50人/年的课外科技项目实验条件。为衢州周边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分析服务超过2000次(样品)/年。
四、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针对新能源材料支柱领域的转型创新发展需求,依托“双师双能型”团队、大型综合实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以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校企联合办学、实习实训基地为推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功能材料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满足新能源产业、环境产业、化工产业及相关电子工程专业领域较宽口径的工作需求,主要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1.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特色化培育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依托衢州市化工新材料的雄厚的区域产业基础,巨化集团、华友钴业等明星企业的领军效应,立足于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科方向的建设,切实发挥区域经济对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杠杆作用。
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有: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负责人,借以及时准确把握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对专业培养进行有效调整;毕业论文提倡选择结合企业及生产实际的课题,每年超20%来源于巨化等企业的在研项目;将各企业作为优质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并作为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定点单位;与巨化集团、华友钴业、利安隆科润、浙江合复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为地方产业服务的鲜明专业特色。
2.立足实践,强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根据区域经济应用型材料类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构建以“广”、“浅”、“新”、“用”为特点的教学体系。其中,“广”是指学科知识覆盖面宽;“浅”是指理论深度适度降低;“新”是指授课中不断把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加入到课程内容中,并且所使用的案例应该结合实际不断更新;“用”是指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有应用的针对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该体系讲究与基础知识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通过专项的课程与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
同时,有效保证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比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大型综合实验等的开展,通过大型仪器教学平台的引入,通过生产线及实践基地的现场教学,最大程度的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在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光电转换领域从事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汽车、电力、医疗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应用研究和管理等工作。